1、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全校网络安全工作会议
2017年9月19日上午,中国人民大学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全校网络安全工作会议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,副校长刘元春主持会议。学校办公室、党委宣传部、保卫处、信息技术中心等全校各学院,机关部、处及直(附)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。
刘伟校长在讲话中强调,党中央非常重视网络安全工作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论述,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和阐明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。在组织建设上,国家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,从中央到地方,关于网络安全的引导、组织,各个体系的工作正在不断健全。从学校的层面,也将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,全面统筹全校的相关工作。
刘伟校长进一步指出,2017年6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正式颁布实施,这意味着对网络安全已不是简单的认识问题,而是上升到法制化的高度。伴随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,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,网络安全已经触及从国家到个人的各个角落。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,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心,不断研究,了解新情况、跟上新形势,遵循法律规范,从组织建设和体系健全上着重落实。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和保障支持力度,做到严密组织,有力保障。
刘元春副校长强调,学校的各项工作,重在“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”,各单位要把相应工作扎扎实实落实好。他指出,在完成好包括网络安全、校园卡置换等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几项“硬骨头工程”的基础上,要全面打响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攻坚任务,在未来几年内重点抓好几项重点改革任务,包括成立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,从机制体制上全面梳理和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;重新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,根据新的规划和运行体系进行体制构建和管理体系、人员结构、建设模式的调整,强大自我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,建立学校信息化高速公路。
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传达了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,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艳丽就学校 2017年度网络安全相关工作要求做了具体的说明。
2、工信部发布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》
中国网 9 月 15 日消息,记者9月14日从工信部获悉,工信部制定印发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》,对公共互联网上存在或传播的、可能或已经对公众造成危害的网络资源、恶意程序、安全隐患或安全事件监测处置,并建立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,集成合力维护网络安全。
工信部提出,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既包括被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恶意IP地址、恶意域名、恶意电子信息、恶意程序等,也包括网络服务和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网络安全事件。这些一旦被发现认定,将采取停止服务、屏蔽、清除、通报等措施。
工信部提出建立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,统一汇集、存储、分析、通报、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,制定相关接口规范,与相关单位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对接。
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,工信部将完善危险监测处置、数据保护、新技术、新业务安全评估等政策,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,制止攻击行为,避免危害发生。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》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。
3、2017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9 月 16 日在上海开幕
人民网 9 月 16 日消息 2017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9 月 16 日在沪开幕。本次活动于 9 月 16 日至 24 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,主题是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,由中央宣传部、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全国总工会、共青团中央等九部门共同举办。国家层面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,到今年已是第四届;与往年相比,今年宣传周期间不但会举办网络安全博览会,而且还新增了网络安全成就展。